谋定而动 “赣”出精彩——探寻赣县区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世界最新
2023-06-11 09:14:17
来源:
江西日报
这里是客家文化名城千里赣江第一城,拥有22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依江
这里是“客家文化名城”“千里赣江第一城”,拥有22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依江而兴。
这里是“中国稀金谷”核心区,赣州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肩负着实施国家战略的光荣使命,敢为人先,乘“稀”而飞。
航拍下中国稀土集团稀金谷产业促进中心,气势恢宏。通讯员薛顺鑫摄
(相关资料图)
2021年8月,新一届赣州市赣县区领导班子上任后,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打造“科创高地、千亿园区、魅力新城、客家摇篮”,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2022年度全省综合考核中,赣县区获评一类县(市、区)第一等次。
连日来,记者走进赣县区,触摸其发展的强劲脉动,探寻其活力焕发的奥秘所在。
挂图作战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走进赣县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一幅巨大的“‘八大行动’项目建设‘两区’领导在行动”的挂图吸引记者的目光,只见挂图上标明了领导调度项目天数、调度项目个数、具体情况及成效等信息。
赣县区项目大推进专班干部杨茂权介绍,该区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中,组建项目推进专班,对项目谋划、前期推进、落地实施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5月30日,在赣州高新区茅店平台稀金新材料产业园内,赣州腾驰新能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前驱体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600多名施工人员正快马加鞭赶进度。
“项目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抢占市场。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平地。现在,3栋厂房已封顶,内部装修同步进行,大型设备已进厂,其余7栋厂房也即将封顶。”项目负责人邓威坦言,如此快速离不开赣县区项目大推进专班的全过程支持。
有韧劲、拼劲和闯劲,这是赣县区干部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
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该区“直击重大项目一线——领导访谈”栏目组,正对赣州福默斯易地搬迁技改项目进展情况、需要解决的难点进行现场报道。
赣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廖绍清说:“赣州福默斯易地搬迁技改项目改造升级后,年产能将从原先的2400吨提升至6000吨。我们组建专班推进该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之前完成项目土建,9月份之前完成工程项目的设备安装,10月份实现达产达标。”
“领导干部深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节点难点问题,营造了比学赶超抓项目、时不我待干事业的浓厚氛围。”赣县区委主要领导如是说。
科技赋能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配料、精磨、倒角、切割……5月31日,记者走进江西汉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但见数十台数控机床有条不紊地运转,机器轰鸣声持续响起。
“公司每月可生产2万件直驱电机,产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海外市场,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公司研发总监张文程告诉记者。
据悉,该公司曾因技术短板发展受限。如今,在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应用的加持下,公司逐渐尝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我们与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平台建立合作,研究开发防尘防水直驱马达,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目前,公司成为机器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张文程说。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谋定而动,笃定前行。赣县区聚焦“中国稀金谷”科技城建设,深入实施科技赋能行动。该区围绕稀金主导产业,形成了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的“两院五中心”国家级平台集群,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0个、省级科研机构16个,构建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检测检验的科技创新全链条体系。
科创成果,既要找得到、引得来,更要落得下、能推广。
赣县区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广州能源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优先在该区落地;成立赣州市首个科技创投基金,牵头组建全市首个省级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
“2022年至今,赣县区共有年产5000吨高性能低碳永磁材料生产项目、年产200吨高强度高韧性稀土硬质合金棒材中试示范项目等7个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总投资28亿元。”赣县区商务局三级主任科员曾黎黎介绍。
2022年,赣县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7%,位列赣州市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家,获批瞪羚企业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型企业107家,居赣州市前列。
补齐短板打造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赣县区在地理位置上对赣州市章贡区形成半包围态势,对承接赣州市章贡区人口、产业、资源等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然而,截至2020年底,赣县区缺乏一条将乡镇与核心区串联在一起的高等级道路,部分乡镇到达核心区需绕行章贡区,多个乡镇未通达国道省道干线。
区政府主要领导指着一幅赣县区地图对记者说:“乡镇与核心区之间交通不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我们直面短板,提出‘一圈五环’战略布局,实施‘决战三年畅通赣县’道路提升行动。”
记者来到G323江口至梅林大桥段公路改建子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我们将全力解决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国道改造提升项目按时完成。”赣县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彭萍介绍,改建项目完成后,赣县区将与周边县(市、区)实现快速互联互通。
目前,汶潭大道、G323国道改线、义源至大田等重大路网项目全面开工,沙地至沙圩桥、岐岭至石井道路建成通车,“一圈五环”道路交通发展新格局初步显现。
得益于提振消费、做旺人气一系列举措,2022年,赣县区接待游客781.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2.49亿元。(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唐 燕)
[责任编辑: 高忠媛][责任编辑:]
网罗天下
推荐内容
- 谋定而动 “赣”出精彩——探寻赣县区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世界最新 a>
- 中国代表敦促日方勿让福岛核污染水危害人类健康 a>
- 中国合格评定体系互认范围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经济体 a>
- 北京铁路:6月15日起,京津城际、京唐城际等线路运行图有调整 天天快讯 a>
- 世界要闻:橄榄可以搭配葡萄酒吗? a>
- 环球讯息:洋槐树枝熬水有什么功效(洋槐树) a>
- 【天天播资讯】模拟人生3mod冲突排查工具(模拟人生3mod是什么) a>
- 关于铁路计次票、定期票 如何购买使用→ a>
- 今天打开个税APP,我直接人麻了! 当前独家 a>
- 环球简讯: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 a>
- 镜像设置在哪里_镜像文件是什么意思 a>
- 陕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民福利券来啦|世界视讯 a>
- 低价团乱象再起 何以无解?-报道 a>
- 苏州化工医院下午体检吗(苏州化工医院)-天天速读 a>
- 环球要闻:石种山记朗读(石种山记翻译) a>
- 李斌:下半年目标每月销量超2万辆 盈亏时间表推后一年以内 a>
- 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元规模 产学研各方共议储能大赛道 a>
- 专家企业家齐聚哈尔滨 共谋人工智能引领龙江数字经济发展 a>
- 学制苗族银饰 传承非遗之美|世界热推荐 a>
- 专家企业家齐聚哈尔滨 共谋人工智能引领龙江数字经济发展 a>